網頁

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

邊城啟示錄 反共愛黨的國族幽魂




陸續看完李立邵的《邊城啟示錄》和《南國小兵》,滇緬三部曲之二,看完兩部片,像是看到六七零年代的台灣,黨國的靈魂還圍繞在美斯樂、大其力這些地方。無處不在的國父遺像、蔣公遺像、人人朗朗上口的反共大陸去歌曲。在台灣連國民黨都已經不反共反而擁抱中國。而台灣土地上,去威權化、要求以台灣為主的本土意識抬頭當下,泰北孤軍的"忠黨愛國"顯得特別地不合時宜

片中訪問滇緬孤軍的遺民,充滿了對共產黨的恨,以及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愛恨交織。對共產黨的恨是讓他們歷經階級鬥爭全家人被批鬥至死的國仇家恨。對於中華民國,則是一種對中央政府嚮往的愛,以及又對他們撒手不管的恨。為什麼把孤軍帶到國境之南,有需要的時候鼓吹他們拼命反攻大陸,不需要的時候不聞不問,讓他們自生自滅?孤軍是如此忠貞,在異國領土上,即使物質條件極差,卻仍堅忍不拔地進行反共大業。但是遠方小島上的中央政府,卻是袖手旁觀,不予承認他們的身份。



他們曾經效忠,以為會永遠領導他們反共,反攻大陸的國民黨政府,在物質上,自1950年代後,對他們不曾有涓滴之助。而精神上,最終也和中共握手言和,成為兩岸一家親的代言人。孤軍對中華民國的嚮往,竟換回一場空。當年浴血奮戰,銘刻在紀念碑上獎勵其為反共犧牲的碑文和陣亡戰士姓名,如今都以成為不再適合大肆紀念的尷尬物件。

泰北美斯樂的孤軍,在段希文將軍的帶領下,在1960年代,為泰軍做雇傭兵,掃蕩了盤據泰國北方十七年的泰共。在考柯考牙之役,孤軍以此為存亡之戰,打輸,泰國政府威脅要將其趕出泰國。打贏了,才有機會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生存。打了最後一仗的孤軍終獲勝利,打敗泰軍歷經十幾年無力清剿的泰共,用生命換取成為泰國公民的報酬,真正在泰國落地生根。最終,是這塊與他們講著不同語言的異國,因為他們的浴血奮戰而接納他們。而台灣,他們心中的祖國,卻是冷過臉去,未曾聞問。




孤軍子弟的蔣少良將軍,對著鏡頭說:「現在反共還有罪的我告訴你」,不禁想問,這樣過去六七十年來,他們在異國寄人籬下,過著如同難民的艱難生活,卻仍堅持反共,到頭來換來的是什麼?影片最後,泰北的光華中學李,慶祝著民國九十九年的國慶典禮,大人小孩仍行禮如儀地舉著青天白日小旗,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,如同舊時代的縮影,只在黑白紀錄片中才會看到。反共愛國的氛圍,還在這片土地上緩慢地解凍中,但他們不合時宜的一腔熱血,卻是撲了空,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接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